準備篇
這應該是值得發一篇文章的吧?從A2靜態閉氣只有2分鐘就快死的我,如今對於50+還覺得舒服,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我想應該很多人不知道,當要挑戰超過40米時,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,彷彿夢回A2的練習平壓、閉氣、調整心態等,中間我也經歷過10米卡平壓、吞氣、面鏡擠壓、心理緊張,也請教過很多人經驗與技巧,經過反覆的練習,不論是騎車、走路、睡覺前有空想到的時候都會練習,而當你準備好的時候,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忙,因為在臺灣你想要挑戰超過40米的地方,除船潛、潛伴、潛水計畫、天氣等,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可能無法完成這次的計畫。
終於等到深度船潛,下水前一天看到潛伴阿泰限動,我問他下深度興奮吧!?他回我「我想要回歸平靜」讓我思考,興奮正常嗎?
最終到了下潛的時刻了,暖身30米,非常順利,接著45米PB,出水時沒有過多的歡呼與興奮,心情非常平靜
調息與全呼吸
正式到了50+的深度,調息、全呼吸、下潛、MF、FF、返回、出水,所有的一切都環環相扣,但又不是真的環環相扣,曾經我在練習中數值化的一切,希望下潛能不失誤,但這次沒有,多了點自然。調息沒有倒數,沒有量化呼吸次數,沒有全身檢查是否放鬆,有沒有超呼吸或許不是那麼重要,我只是專心在讓身心靈準備好,但直到下水前一刻,都沒有準備好的感覺,我只是重複著我做過數百次的動作。
下潛與轉身
下潛過程的差異點無疑是MF、FF以及因為沒有止線器和深度標示的終點,20-30-50的提醒,對應著MF-FF-END,而原本20的MF,也因為手錶在手上隔著防寒衣錯過,差了5米提氣,只剩8分飽,當下我知道夠了,接著30-50 FF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,或許是下的不夠深,我沒有下意識調整FF,也沒有計算平壓的節點,全程靠著身體的感受,恩,該平壓了,恩,面鏡該給點氣了,就這樣在50米的提醒響起後,我看到了底鉛,也因為沒有止線器以及標示讓我稍微嚇了一跳。
上升與出水
上升的前五米我突然想到阿古說他上升過程中看到了耶穌,但我只有放空與放鬆,也不知道拉了幾次繩,我看到20米戒護的阿泰,我知道我成功了,過程中沒有Urge帶來的痛苦,甚至比10米懸掛靜態閉氣2分鐘還輕鬆,出水了#PB54,可能是覺得能下更深,所以當下沒有當初想像的興奮,但還是很爽,我做到了,而興奮的原因存在於數百次間屏息所累積的回饋。
心得
這是對深度有著迷的人才會到的深度,而中間過程並不是那麼輕鬆,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,建立自信心,尤其是針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可以那麼常下水,訓練的方式肯定和常下水的人不同,假如你希望可以下更深,在水裡待更久,完成更高的證照課程肯定是有幫助,讓你能在更安全的情況下訓練自己,並且學習更進階的技巧來增加下潛效率,若對於自潛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隨時與我聯繫,有機會在水裡看到我也可以跟我打招呼,我們海裡見。